事关上市公司!三大交易所发布指南征求意见
近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起草《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并对外公开征求意见。这是针对三大交易所今年4月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的“教科书”和典型实践推荐而出炉的新政,有助于帮助上市公司准确理解指引内容。
指南针对市场关注的开展双重重要性评估分析、四要素披露框架等给予细化指导,为上市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参考,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夯实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基础,支持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创始发起人袁帅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指南及其起草思路体现了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全面、细致和前瞻性的规划。这一举措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与意识提升,为构建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生态奠定坚实基础。
三大交易所称,未来将形成以指引为强制性和底线要求、指南为参考性规范和典型实践推荐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2024年11月5日,江苏省首座海岛型变电站——如东县洋口港阳光岛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完成跨海送电。图为国网江苏电力有限公司员工在阳光岛110千伏变电站检查电气设备运行情况。(资料图片由CNSPHOTO提供)
总体坚持四大思路
在指南的起草说明中,三大交易所称,起草过程总体坚持四大思路。
一是推动实践先行,增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意识。指南内容既包括披露要点提示和示例,也涵盖了重要概念解释、主要实施步骤、相关参考索引等,旨在推动上市公司健全治理、强化管理、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
“这种实践先行的思路,有助于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真正融入上市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决策中,从而推动其向更加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创始发起人袁帅说。
二是辅助参考为主,不设置额外的强制披露要求。指南以指引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工作流程及报告披露要点,为上市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参考。不在指引之外新增额外强制性披露要求,不增加上市公司披露负担。
袁帅认为,这既体现了对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考虑,也避免了给上市公司带来过重的披露负担。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上市公司在遵循基本披露要求的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突出重点难点,为上市公司提供必要指导。指南针对完善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双重重要性评估分析、四要素披露框架应用等重点难点内容,给予必要的细化指导。
“这些指导有助于上市公司更好地理解和落实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提高报告的质量和可读性。”袁帅说。
四是坚持系统思维,稳步推进健全制度体系。本次指南内容先行设置《第一号 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和《第二号 应对气候变化》,后续将根据市场需要有序推进其他重要议题具体内容的制定,逐步实现对指引重点内容的全覆盖,持续健全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可确保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工作的长期性和系统性。”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对记者表示。
两个具体指南先行发布
在内容方面,指南下设《第一号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和《第二号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具体指南。
具体来看,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提示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一般要求。对于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披露义务主体、报告范围、报告期间、发布时间、名称与方式、审议程序、议题设置、披露要求和豁免情形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二是阐释识别和分析重要性议题的方法。说明重要性议题的定义及披露要求,影响重要性、财务重要性的分析步骤和分析框架,并明确重要性议题识别和重要性分析的方法。
三是明确可持续信息“四要素”的披露要求及示例。明确“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的披露要求,同时提供有关的披露要素和示例,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
四是说明报告框架、披露项归类、披露项说明的方法。为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的搭建提供参考,明确要求报告框架下的披露应当对具体议题进行逐一拆解,提供议题定量披露项说明及附注、议题定性披露项说明示例。
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提供评估“应对气候变化”议题重要性的主要方法。帮助披露主体理解气候影响重要性及评估流程,对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对企业的影响、对财务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释。同时,提供财务影响评估方法,帮助披露主体合理评估气候对企业财务可能产生的复杂影响。
二是为气候变化议题的评估分析方法和流程提供参考。介绍气候适应性概念、情景分析方法与流程以及情景分析主要考虑因素,并对温室气体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排放量提供参考核算方法。同时,帮助披露主体理解专项计划内涵并提供相关转型计划的具体行动示例。
三是为气候相关议题的信息披露进一步厘清披露要点。对指引规定的气候相关议题的披露要求进行细化拆解,设置了22个披露要点,为披露主体提供披露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对记者表示,指南先行设置“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和“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具体指南,并计划根据市场需要有序推进其他重要议题具体内容的制定,逐步实现对指引重点内容的全覆盖,持续健全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体系,这体现了监管机构的系统思维和长远规划。
上交所推动提升ESG治理水平
近日,上交所还制定了《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旨在通过有效落实指引相关要求,以披露促治理,推动上市公司提升ESG治理水平,引导上市公司更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其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
具体来看,行动方案包括四方面主要内容。
一是提升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能力与监管服务效能。将持续优化ESG信息披露制度体系,积极推出数字化工具和培训服务,为上市公司编制ESG报告提供“工具箱”,定期发掘优秀案例与特色成果,发挥最佳实践的引领作用。
二是加大绿色转型资本支持力度。将持续创新ESG金融服务和产品,丰富ESG指数产品供给,鼓励发行各类ESG主题基金,积极支持中证指数公司ESG评价结果在各类金融产品中的应用,为ESG评级高的上市公司提供融资便利,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可持续发展领域。
三是持续开展上市公司宣介和国际交流合作。
四是加快推动ESG数字化建设。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探索形成上市公司ESG数据库,推动ESG数据信息在各类场景中的应用,支持中证指数公司丰富气候转型评价等ESG数据产品,为可持续投资提供参考。
数据显示,当前,沪市公司在ESG实践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
据统计,2023年度沪市1187家公司发布了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超52%,同比增长超5个百分点,披露数量和披露率均创新高。在评级方面,连续2年纳入MSCI评级的241家公司中,69家公司评级等级提升,A等级以上公司数量由15家增长至38家。在投资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国内ESG公募基金产品达到273只,规模超过2600亿元。沪市ESG信息披露、评价与投资良性互动的市场生态已初步形成。
上交所表示,下一步,将与市场各方积极参与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通过优化制度、加强引导、提升服务,推动上市公司成为ESG理念的践行者、引领者,在全球趋势与中国实践的互动中,继续开拓中国式ESG发展之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商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