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启动蛇年春晚季红花郎?15焕新登场
岁岁重阳日,郎酒下沙时。日前,郎酒重阳下沙大典在赤水河左岸的郎酒庄园隆重举行,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现场宣布:历时五年,全新迭代升级的2024版红花郎bull;15正式上市!
“更有承载力、感染力、穿透力”,2024版红花郎bull;15惊艳亮相的同时,也已率先占位蛇年春节档,奏响新一轮红花郎春晚季狂欢曲。
10月10日,重阳下沙活动前夕,在郎酒数百位经销商伙伴及消费者见证下,红花郎春晚季正式启动——央视春晚节目组现场官宣了双方将在2024年11月-2025年1月,携手推出大型季播类春晚衍生综艺节目:《开门迎春晚》。
经典中国红遇上经典酱香味,历经蝶变,红花郎依然是“最红”的那瓶酒。
红花郎率先启动春晚季 央视总导演现场连线
红花郎春晚季启动现场,众多嘉宾跟随现场大屏幕上的视频,一同回顾了红花郎面世至今,二十余载光阴,几经升级蝶变的历程,以及与春晚牵手走过15年来一同为无数中国人缔造的充满情怀、经典的火红记忆。
随后红花郎宣布,将继续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依托国家级平台,走入大江南北每一个幸福家庭,在新春佳节,陪伴消费者共度团圆、喜庆的美好时刻。双方将在2024年11月-2025年1月,携手推出大型季播类春晚衍生综艺节目:《开门迎春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执行总导演周敏介绍,红花郎bull;15将率先通过《开门迎春晚》节目,陪伴观众喜迎新春。
“春晚是百姓的春晚,红花郎是国民的白酒。我们将与红花郎一起,在春节前的两个多月里,不断铺垫期待情绪,梳理2024年百姓故事。”
从2009年第一次牵手春晚,红花郎便连续三年冠名央视春晚“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成就了“红花郎x春晚”品牌传播的经典组合。
2024年,红花郎强势回归央视春晚,成为总台“龙腾盛世神采飞扬”合作品牌。除夕大年夜,不仅率先亮相2024央视春晚开场短片,第一个开启龙年春晚大幕,更是白酒行业唯一累计近12分钟高光闪耀舞台C位的合作品牌。一抹经典的中国红,让红花郎早已成为众多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春节的最佳搭档。
不只是春晚,自2003年诞生之日起,在每一个重要节日、喜庆时刻,红花郎都用极致品质见证和参与,喜庆的外观、红红火火的颜值,再加上郎酒独有的生、长、养、藏贮藏秘籍,让红花郎成为消费者节日团聚的首选用酒。
五代蝶变,焕新登场。围绕同价格带极致品质、品牌与品味持续迭代,“红红火火,唯客是尊”“20年持续引领历久弥新”“唯一庄园酱酒”,红花郎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次高端价格带经典、高价值之选。
首鉴2024版红花郎bull;15 品经典庄园酱酒味道
正式亮相前夕,2024版红花郎bull;15邀数百位白酒爱好者进行现场超前品鉴。在研发设计团队成员、国家一流白酒评委、酒体设计师何利的讲解和引导下,现场嘉宾举起酒杯从观闻尝品四个维度,感受由赤水河左岸49公里黄金酿酒龙脉与郎酒庄园共同托举而出的2024版红花郎bull;15。
“一入口就能感觉到很顺滑,喝完之后,那个味道在嘴里还能留好久呢。”
“打开瓶盖就能感觉到酱酒独特的芳香馥郁,喝起来的那种醇厚细腻的口感,让人感到仿佛置身庄园之中,喝完整个人都舒展开了。”
在发布现场,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表示,2024版红花郎bull;15,严格践行“主体基酒贮存5年以上”的企业内控准则,时间赋予品质基础上,酒体再次升级:酱香更浓郁、酒体更醇厚、郎味十足。
扎根田间地头、酿造生产,探究风味机理、优化关键工艺的守正创新,2024版红花郎bull;15是坚守时间价值,雕琢特色风味、打磨极致品质的“匠艺匠心”,是郎酒“粮-曲-酿-贮-勾调”全品质链条升级的呈现,更是郎酒从“1984走到2024”,走到“唯一庄园酱酒”的具体承载之一。
2008年至今,历时16年、耗资200亿元,郎酒建成了中国首座世界级现代化白酒庄园,成为中国名酒中唯一庄园酱酒。
赤水河左岸的酱香黄金产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世界级郎酒庄园“生长养藏”的独家酿贮脉络,使得每一滴红花郎,都蕴含着酱香的精髓,成为郎酒的长红之作和消费者心目中的永恒经典。
不仅如此,2024版红花郎bull;15也是郎酒矢志向消费者再贴紧一点点的生动实践。
据郎酒团队透露“在2024版红花郎bull;15的研发过程中,郎酒用50余场品饮活动,3000余人品饮测试,掌握消费者最切身的反馈。”
一位参与品评会的消费者在对比品尝过第四代红花郎bull;15和2024版红花郎bull;15后表示,“2024版红花郎bull;15,酒体变得更加细腻和柔和,整个喝起来的感觉都更加丰富了。”
经典中国红,经典酱香味。每一瓶都是热烈芬芳的表达,每一杯都是醇厚浓情的传递,每一滴都饱含长长久久的期待的红花郎bull;15,将与消费者共迎又一年春晚季,开启一段红红火火的新征程。
张辰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商业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