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网乐聚!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预计在5%左右 二季度有望进一步上行

商业聚焦 2024-04-03 wer154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截至一季度末,开年以来多项经济数据已公布。

  值此之际,《证券日报》记者邀请了六位首席经济学家展望二季度经济趋势,分别是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和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开年以来经济数据表现良好,二季度我国经济预计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政策举措有望成为二季度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推动力。

  多项经济数据超预期

  今年前2个月,我国多项经济指标超出市场预期。受访专家预计,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将在5%左右。

  “今年1月份至2月份消费、投资、出口、生产等经济数据表现亮眼,普遍高于市场预期。一季度‘开门红’是大概率,预计GDP同比增长5.5%至6%。”罗志恒认为。

  陈雳表示,鉴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今年1月份至2月份的表现好于去年同期,且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继续助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制造业转型升级,外需回暖也将继续为我国出口提供支撑。预计一季度GDP增速有望略超5%。

  3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较2月份上升1.7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重回扩张区间。温彬表示,整体来看,经济开年恢复势头强于预期,预计一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0%左右水平,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从消费、投资、出口角度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比上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1月份至2月份,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8.7%,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也创历史同期新高。

  “1月份至2月份,生产端,工业、服务业增速较快,超出市场预期。需求端,消费、投资、出口表现均较为强劲,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月份至2月份经济数据和3月份高频数据,确认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回升向好的趋势。”明明说,一季度GDP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二季度GDP增速有望进一步上行,全年将完成5%左右的增长目标。

  二季度经济发力点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此外,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在首位。在受访专家看来,在此背景下,二季度我国经济的发力点偏多,将带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赵伟认为,二季度,财政金融政策力度或边际提升,前期政策效果有望在开工旺季迎来集中显现,叠加全行业库存偏低的大背景,或看到无论环比还是同比修复的全年高点。具体来看,“超长期特别国债”“三大工程”加速落地,地方产业类项目加快布局、配合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可能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一步上升。

  事实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作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举措,近期得到了市场高度关注。明明表示,随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落实落细,制造业投资和耐用品消费将进一步增长。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今年的一条政策主线,相关引导和激励政策有望持续加力,对投资和消费的提振效应值得期待。”董忠云说。

  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陈雳表示,这将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培育,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将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力抓手。在投资方面,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高技术制造业有望迎来蓬勃发展,叠加设备更新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显效,装备制造业有望实现转型升级。

  从财政政策看,董忠云认为,这是目前扩内需的重要抓手,需要进一步发力。地方专项债等发行有望提速,并加快形成项目投资和实物工作量。

  罗志恒表示,今年赤字规模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比去年分别增加1800亿元和1000亿元,中央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去年的1万亿元增发国债主要在今年使用,今年的可用财力明显增加。

  从货币政策看,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

  温彬预计,货币政策方面,下一阶段将着力在“精准有效”方面发力。一方面,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带动作用;另一方面,约束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供给,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消费融资需求。同时,盘活存量金融资源,着力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来源:中国商界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29 网乐聚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30477号-6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