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表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1月24日,国新办就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央行、国家外汇局将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为市民经过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银行。(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年内首次降准落地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仍然有足够的空间,我们将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潘功胜表示,将于2024年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
此外,2024年1月25日开始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央行还将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稳中有降。这意味着,降准终落地,降息亦有望。
东方金诚研报称,央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表明本次除了推出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外,结构性货币政策也在朝着国民经济薄弱环节重点发力。数据显示,近期小型企业景气度较大幅度低于整体水平,而小微企业又是吸纳城镇就业的主力军。由此,从补短板、稳就业的角度出发,需要针对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政策加码,后期财政政策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政策也将适时推出。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此次降准是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进行的,也意味着2024年金融宽松周期继续开启,对于全年工作定调和预期明确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此次会议的召开,其实也可以和近期资本市场的波动有关系。此前国常会专门提及资本市场的发展问题,当前降准,对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助于市场预期的稳定。”严跃进说。
信贷投放更加均衡
2023年,央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信贷总量平稳较快增长。
《2023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3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年新增22.7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
2023年,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据潘功胜介绍,截至2023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5%,“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是18.6%和21.9%。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达34%,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这些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贷款增速均显著高于10.6%的全部贷款增速。
对于2023年个别季度或者月度的信贷数据波动较大问题,潘功胜进行了解释,根据历年情况,第一季度尤其是1月,新增贷款会多一些,4月、7月、10月都是贷款的小月,这种季节性规律很大程度上属于经济金融运行的客观因素。疫情防控转段以后,三年积累的信贷需求集中释放,使得2023年第一季度贷款冲高更加明显。总的来看,经济回升向好需要稳定、持续的信贷支持,关键是要把握好“度”,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避免出现明显偏离历史水平的异常信贷行为。
2024年的信贷投放力度如何?
“考虑到银行有‘开门红’的行为,去年下半年各项政策持续显效,预计今年一季度仍然会保持较快的信贷增长。央行将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节奏,稳固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预计全年信贷投放节奏将会更加均衡。”潘功胜表示。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防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作出了相关部署。
潘功胜表示,首先,要在宏观层面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动态平衡;其次,要强化金融监管,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筑牢金融安全网;再次,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使金融风险总体趋向收敛;最后,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不断提高开放宏观格局下的金融风险防控水平。
在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方面,潘功胜表示,2023年以来,各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金融机构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着力支持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头部房企的融资渠道稳定。
潘功胜同时透露,近日,央行将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完善经营性物业贷款的有关政策,支持优质房企盘活存量资产、扩大资金使用范围、改善流动性状况。
严跃进认为,此次政策充分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尤其是从房地产领域来看,此次至少会涉及四个领域,包括经营性物业贷款、存量资产盘活、贷款资金的投放用途、房企流动性改善,这说明金融支持房地产的力度加大,而且更加全面了。
“此类支持,很大程度上也说明有了重心变化。此前支持的力度主要在于住宅市场,而现在扩展到了商办领域。其缘由也和此前的房企座谈会等有关系,房企也提出了商办领域金融支持偏少的问题。所以此次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理解更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具有积极作用。”严跃进说。
(来源:中国商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