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往个人养老金账户里存钱了吗?
为了帮助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完成任务指标,白领媛媛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
因为类似的原因,在北京工作的张丹也在去年年底开通了某城商行的个人养老金账户。
“本来是去银行办业务的,但工作人员一直在向我推荐(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而且说开了之后可以不存钱,也没有任何影响。”丹丹心软了,想着可以帮工作人员一个忙,就开通了账户。
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一年来,我国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已超过4000万人。相比去年底增长超过一倍,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局良好、实施平稳。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缴存不及预期的情况,“空户”也不少。
“账户开了钱没存”“自己这点工资都不够花的”“感觉收益不高啊”……一些年轻人这样解释为何没有缴存个人养老金。
缴纳个人养老金到底有什么顾虑?已缴纳的人是什么想法?未来个人养老金还将如何优化扩容?中国商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1.开户≠缴费
2022年11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的通知》,公布了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名单,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实施。
先行城市(地区)符合条件的群众可自愿参加个人养老金。按照个人养老金制度规定,参加人需要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和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根据个人意愿购买相关金融产品。
客户正在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
诸如媛媛和张丹这样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大力推荐下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人不在少数。
中国商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刚进行推广试点的时候,一些银行确实存在给工作人员下发开通账户指标的情况。
有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少数员工为了完成摊派任务不惜通过“返现”的形式吸引客户开户,该“费用”已超过100元/户。
这种现象一方面导致了公共资源浪费和不正当竞争,一方面也造成了养老金业务开户数多、缴存金额少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在制度推广初期,商业银行希望“大干快上”,积极性值得肯定,但工作方法可能出现粗暴、简单的“变形走样”,银行要以优质的服务和产品竞争力来吸引客户,考核指标也应该更聚焦常态引流。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先行试点仅7个月,个人养老金参与人数就已突破4000万。虽然开户人数多,但这之中有不少人像张丹一样,只是帮忙“开个空户”,短期内并没有缴费的打算。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3038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其中只有900多万人完成了资金储存,实际缴费人数仅为参加人数的31.37%;储存总额为182亿元,人均储存仅2022元,与1.2万元缴纳上限仍存在距离。
另据记者获悉的某股份制银行内部资料,截至10月末,该行开立养老金账户超过100万户,其中缴存金额大于1000元的账户仅占比8%。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试行一年以来,呈现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稳步增长,但在参保人群中的渗透率不高的发展特征;实际总缴费金额增长,但实际缴费人数占比有限、户均缴费水平远低于政策规定的每人每年1.2万元的上限,有待进一步发展。
2.什么样的人适合购买?
不过,也有年轻人选择缴存个人养老金,95后田田就是其中的一员。
“因为这样做确实能返回来税。”相比未来的现金流,田田缴存个人养老金更在乎当年的抵税金额。
“当我觉得今年税很多的时候我就会缴存,如果你的税务状况还好的话,其实必要性不是很强。”田田表示。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呢?
某城商行职员小明表示:“当然是收入越多越合适”。
根据小明提供的税优效应测算表,税前月收入1.2万元及以上的人可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缴存,税前收入越高,节税额就越多。
小明提供的不同收入下的税优效应测算表。
据统计,截至11月24日,个人养老金产品已多达741只,包含储蓄产品465只、保险产品95只、理财产品19只、基金产品162只。其中,银行储蓄产品占比超六成。
在上述四类产品中,多数人选择储蓄产品和基金产品,不过受市场波动影响,一些基金产品收益率暂为负值。
小明说,自己之所以没有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是考虑到如果购买储蓄产品,其年化利率仅略高于同银行同期限的整存整取产品,不足以吸引人;而购买基金产品,则又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
某银行个人养老金储蓄产品利率(左)与整存整取利率(右)对比。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大部分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处于浮亏状态,在养老目标基金Y份额中,成立以来收益率为正的仅有26只基金,占比不到两成。在理财产品中,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截至11月上旬,理财市场上发行的19只养老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7895%,12款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在2%至4%之间,5款产品年化收益率低于2%。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是封闭运作,只有在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出国定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下,客户才可取出其中的钱,不少人也因担心短期用钱而在意资产流动性。
3.个人养老金亟须优化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当前个人养老金产品供给与居民养老储蓄需求匹配度较高,但养老金产品领取方式较为单一,未来应坚持立足于中期稳健收益的产品设计理念、丰富产品领取方式,以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春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银行应该更加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推出更多种类,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同时,提升产品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让客户对投资策略有基本了解,通过产品和服务的优化设计解决客户观望情绪高的问题。
“试点已经推行一年,未来一定也必将进行扩容,通过商业银行的宣传和投入,大家对个人养老金已经有初步认知,对养老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提升。”刘春生认为,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已有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商业银行对非试点地区预约开户进行营销。
刘俊海表示,需要总结这一年试点运行情况,在扩容时进行调整,提高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人群可接受性,同时也要避免出现“爆雷”和挤兑压力。个人养老金制度是一项民心工程,希望试点工作能够依法运转、公开透明、多赢共享、包容普惠,把好事做好,把改革走深走实。
财经评论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谭浩俊建议,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宣传推广需加大力度,一些人对养老金业务的延期缴税和减税优势缺乏认知,还不了解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所以宣传工作还要加强。(应受访者要求,媛媛、张丹、田田、小明均为化名)
(来源:中国商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