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MH第三季度增长放缓 高端消费品不好卖了?
全球最大高端消费品集团路威酩轩(LVMH)近日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在截至9月30日的3个月内,其销售额同比仅增长1%达199.6亿欧元,较上半年增速明显放缓。
LVMH日子不好过,将于10月的晚些时候公布财报的爱马仕和Gucci的母公司开云集团的业绩同样不被业内看好,此前强势增长的高端消费品不好卖了?
路易威登门店。(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摄)
增长放缓
数据显示,在截至9月30日的3个月内,全球最大高端消费品集团LVMH的销售额同比仅增长1%至199.6亿欧元,远不及分析师预期的210亿欧元;有机营收同比增长9%,较上个季度的17%环比增速接近腰斩;前9个月收入同比增长10%至622亿欧元,有机销售额增长14%,较上半年的表现明显放缓。
在路易威登(LV)和迪奥(Dior)推动下一直领跑的LVMH时装皮具业务第三季度突然踩了刹车。数据显示,有机收入增幅从上一季度的21%骤降至9%,为97.5亿欧元,前三季度增长16%至309亿欧元,为近两年来的最差表现。而2022年同期,该部门收入同比大涨22%至96.87亿欧元,前9个月大涨24%至278.23亿欧元。
蒂芙尼(Tiffany)和宝格丽(Bulgari)所在的珠宝手表部门第三季度有机收入增幅从14%收窄至3%,为25.24亿欧元,前三季度有机收入增长9%至79.51亿欧元。
LVMH首席财务官Jean-Jacques Guiony表示,最近一个季度旗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没有明显变化,这与部分中国消费者重新出国购物有关,欧洲和美国市场则逐渐恢复正常的增速。不过摩根士丹利警告称,中国市场对昂贵手袋和珠宝的需求可能会放缓。
“只有时间才能证明这到底是又一次消费周期的变动,还是在3年快速增长后出现的一个小挫折。”LVMH集团首席财务官Jean-Jacques Guiony在财报会上称,“增长正在逐渐回归过去的平均水平,目前没有理由认为形势会更糟,但过去20%以上高速增长的景象不一定会重现。”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作为规模最大的高端消费品集团,LVMH在业内犹如定海神针般,其低迷的开局无形中为该行业第三季度的业绩趋势定下了基调。
行业现疲态
LVMH的日子不好过,其竞争对手爱马仕和Gucci的母公司开云集团同样也不被业内看好。
美国银行分析师在最新一份研究报告中预计,欧洲高端消费品公司第三季度的收入增长将放缓,按固定汇率计算,该行业收入平均增幅约为5%,爱马仕虽然会延续双位数的增长态势,但增幅将收窄至16%,Gucci母公司开云集团将延续单位数的增长。
咨询公司伯恩斯坦的分析师Luca Solca在一份报告中称,疫情的缓解并不一定能推进高端消费品的消费,反而会让行业出现重回正常运作周期的趋势。在此前的高基数对比下,高端消费品集团的销售增幅或将放缓。
实际上,高端消费品行业的疲态从第二季度的财报中就可窥见。数据显示,开云集团上半年北美市场业绩下滑16%,核心品牌Gucci在该地区的表现大跌22%,其他市场虽然有所增长,但增幅也只维持在低双位数和单位数水平。LVMH第二季度在美国收入出现1%的罕见下跌,上半年该集团美国销售额增长放缓至3%,远不及上年同期的24%。
对于高端消费品的未来发展态势,Valentino董事长Rachid Mohamed Rachid在最新的采访中表示,他对高端消费品行业的前景感到悲观,预计2023年高端消费品行业的增速将低于10%。
Rachid Mohamed Rachid还特别强调,虽然目前全球各地迎来大量游客的回归,但旅游消费已发生很大变化,人们更愿意把钱花在酒店等体验项目上,而不是购物。
中国市场遇冷
高端消费品行业业绩增长放缓,曾被视为“救命稻草”的中国市场似乎也很难撑起高端消费品的强增长,路易威登、香奈儿等高端消费品牌门店门口大排长龙的盛况当前并未能得到延续。Raymond James分析师Rick Patel发现,中国消费者在疫情后更加谨慎。
今年9月,香奈儿再次上调旗下产品在中国、泰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市场的售价,幅度在6%至8%之间,不过消费者却未如预期般争相在涨价前抢购。同时在社交媒体上,也并未像之前涨价那样引发热烈讨论。
在业内人士看来,LVMH等高端消费品集团短期的增长更多取决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消费者,但越来越多本土品牌的崛起给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该集团旗下品牌的魅力将面临考验。
虽然面临考验,但高端消费品企业仍在不断发力中国市场。以路易威登为例,其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装修一栋超过4层楼的门店,并决定在中国香港举办复刻时装秀。此外,路易威登还在上海最古老的水道苏州河畔开设“侬好,上海”限时空间,并推出首档品牌中文播客节目,以庆祝新版《路易威登城市指南》上海特辑的诞生。可以说,高端消费品企业正试图通过举办系列营销活动拉近与高净值客户的距离。
不过财报数字是冰冷的,高端消费品在中国市场能否持续火热,就要看下一季的财报能否从冰冷的业绩数据中走出来。